中国NGO联合国力推国际爱国公约倡议 凝聚全球共识共筑人权发展未来
IPPO日内瓦4月2日电(记者李仕汇) 当地时间4月2日,人权理事会第58届会议第54次会议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召开,陕西省爱国主义志愿者协会、国际爱国公约组织主席崔国卫先生在一般性辩论中发表重要演讲,倡导以国际合作与爱国主义精神推动全球人权事业健康发展,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
中国政府代表Song Changqing先生在发言中强调,人权技术援助应遵循“尊重当事国意愿”“以人民为中心”“平衡推进各类人权”三大原则。针对部分国家借技术援助强行推广国别机制的做法,中方明确反对将人权议题政治化、工具化,呼吁国际社会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支持各国自主选择人权发展道路。这一立场与国际爱国公约组织倡导的“爱国不损害他国利益”理念形成呼应。
崔国卫通过案例指出,非洲妇女儿童教育、亚洲社区救助等成果证明,技术合作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当国际合作转化为制度性安排,人权保护即可突破地域界限,让不同文明共享发展红利。该组织起草的《国际爱国公约》已获45个国家141个非政府组织签约支持,其倡导的“国家平等合作、共同发展”原则,正是对会议关于“加强政策一致性”“推动技术援助可持续发展”决议的具体实践。
发言直面当前国际格局挑战,批判某些超级大国奉行“本国优先”政策,将人权作为干涉他国内政工具的行径。强调真正的爱国主义应基于国际视野和全球责任,通过对话解决分歧,而非制造对抗。这与会议中多国代表关于“反对人权政治化”“增强国际互信”的呼吁高度契合。
崔国卫呼吁各国签署《国际爱国公约》,将技术合作转化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强劲引擎。该组织提出的“建立国际爱国委员会”“定期审议全球发展权”等机制创新建议,为落实会议关于“提升人权领域技术援助成效”的决议提供了具体路径,展现了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积极作为。
此次会议期间,崔国卫还与多国代表就公约实施细节展开深入交流。其提出的“国家发展权审议机制”“第三方长效评估体系”等创新举措,被多国代表誉为“构建新型国际秩序的重要探索”。正如该崔国卫所言:“当爱国主义超越国界,技术合作便成为连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桥梁。”(文:李仕汇)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