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不能失去交通强国建设的机遇
国家实施交通强国战略,重点实际在西部。
改革开放的前三十余年,靠着小平的沿海开放,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重点在东部。
改革开放的后三十余年,中国将由老二变老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要开放,就是总书记的“一带一路”,重点在西部。
在陆权时代,国际化大都市在内陆,汉唐长安是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
在海权时代,国际化大都市在沿海,如上海、广州、深圳等。
现在进入海权、陆权并立的时代了,国家实施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地处西部内陆的西安被国家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
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
相对于东部,西部交通基础设施落后。要消除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必须加快西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撑西部由开放的末梢变成向西开放的前沿。
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考察调研,要我们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找准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引领新常态,追赶超越。
省十三次党代会要把陕西打造成“一带一路”的核心区,这个定位比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和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要高,等于把“一带一路”的机遇抓到陕西手里了。
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要把西安建设成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既继承了汉唐长安是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又对接了总书记的“一带一路”,抓住了“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
可是陕西现在放弃了“一带一路”核心区的定位,说自己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
西安是国家在内陆唯一定位的国际化大都市,但西安现在不提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只讲国家中心城市。
都是就低不就高,低调务实不张扬。
降低了自己在“一带一路”上战略地位,就会失去在国家交通强国建设中的机遇。
重庆抓住中(国)新(加坡)战略合作机遇,打造重庆经贵州到广西北部湾的“陆海新通道”,并且和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绕过西安进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因而被国家确定为“一带”和“一路”的枢纽,实际取代了陕西“一带一路”核心区的地位。
成都在简阳市建设天府第二国际机场,其规模仅次于北京大兴机场,使成都成为我国西部的航空枢纽。
郑州航空经济综合试验区被国务院批准为航空经济先行区,并率先建成了“米”字形高铁。
而陕西只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三个经济”,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落后于周边的重庆、成都、郑州。
面对这种情况,陕西需要加快西咸行政一体化,组建大西安,加强和关中周边城市的合作,构建大关中城市群,支撑陕西成为“一带一路”核心区,西安成为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关中平原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
只有这样,陕西才能在国家交通强国建设中争取更多的机会、更多的项目、更多的支持,才能使自己成为交通强省,追赶超越。(作者系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陕西发展观察编委会副主任张宝通)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